登高望秋遠 情暖度重陽
當晨霧漫過山巔,將楓葉染成深淺不一的紅,當桂香漫過巷陌,在窗臺凝成細碎的甜,我們便知,重陽已至。這是一個被時光浸潤得溫厚的節(jié)日,既有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的牽掛,也有“戰(zhàn)地黃花分外香”的豪邁,更藏著中國人刻在血脈里的敬老與傳承。
登高是重陽不變的儀式感。人們踩著落英鋪就的小徑向上,看遠處層林盡染如打翻的調(diào)色盤,看山腳下炊煙裊裊繞著白墻黛瓦。風里裹著秋的清冽,也裹著對歲月的敬畏——每向上一步,都是與過往的對話,是在開闊的視野里,把生活的瑣碎輕輕放下,將對未來的期許悄悄拾起。或許登高的意義從不止于“望遠”,更在于讓我們在攀登中懂得:人生如秋山,既有絢爛的風景,也有沉靜的厚度,而陪伴與守護,正是照亮這段旅程的暖光。
賞菊與敬老,是重陽最動人的底色。古人愛菊,贊它“寧可枝頭抱香死”的傲骨,如今我們將菊花遞到長輩手中,是把這份堅韌與美好一并贈予。餐桌上的重陽糕冒著熱氣,軟糯的口感里藏著“步步高升”的祝福;保溫杯里的菊花茶泛著淺黃,清甜的滋味里盛著“歲歲安康”的心愿。我們會陪父母慢慢走一段路,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,就像小時候他們牽著我們的手,走過無數(shù)個春秋;我們會為長輩添一件暖衣,梳一次頭發(fā),在細微的舉動里,把感恩釀成綿長的陪伴。
重陽不是蕭瑟的告別,而是溫暖的傳承。它讓我們在秋的靜謐里,重新看見親情的重量,看見時光的溫柔。愿每一座登高的山巔,都有并肩的身影;愿每一盞溫熱的茶,都能暖透歲月的涼;愿每一位長輩,都能在時光的呵護下,笑看秋光,安享安康。這個重陽,讓我們以秋為箋,以情為筆,寫下最真摯的祝福,把溫暖與牽掛,送到每一個在意的人身邊。(劉寧)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