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層動態
黃陵公司:工具“下崗” 技能“上崗”
發布日期:2025-11-18 信息來源:
黃陵公司 作者:張堃 瀏覽數:12    分享到:
“用出感情了,扔了舍不得。放這兒,給新員工當教具,也算發揮余熱。”十月中旬,黃陵公司原料工段的老吳,將他那套“補丁摞補丁”的扳手、榔頭送進了“創新工作室實踐基地”。陪伴他十幾年的老工具,正式“下崗”了。
轉變,始于“四種經營理念”的春風,成于“五查五問五提升”活動的深入推進。
一場“新舊之爭”在該公司電鉗專班專題討論會上激烈展開。有老師傅堅持“修補是傳統”,但更多年輕聲音提出:更換高效節能設備,短期看是“花錢”,長期省下的電費、減少的停機、提升的運轉率,才是真正的“賺錢”。
爭論最終化為共識。黨員突擊隊主動領題,建立技改項目“三本賬”:投入多少、節省多少、多久回本。以剛完成的鏟車“油改電”為例,面對23萬元的初始投入,一度爭議不斷;可一旦算清“年省燃油費10萬元、故障率降60%”的效益賬,所有人都服了氣:花出去的是成本,省下來、賺回來的是企業實實在在的競爭力和生存力。
老吳的轉變,折射出“查工作執行標準,提升業務本領”的縮影。活動開展以來,依托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實施方案》,該公司建立健全激勵機制,推動“五小”創新評審,激發職工創新熱情。一批像老吳這樣的老師傅,在“本領恐慌”中主動“再上崗”,成為企業轉型的中堅力量。
那只裝滿老工具的舊箱子,靜置于“創新工作室實踐基地”,成為理念迭代的見證。工具的“下崗”,標志著粗放管理的終結;而如老吳一般,廣大一線員工思想與技能的“上崗”,正匯聚成該公司穿越周期、行穩致遠的堅實力量。(張堃)



